首頁 觀點文章
數據服務
解決方案
FAQ 熱門方案 最新消息 前往i-Buzz官網 國際行銷情報局 聯絡我們
觀點文章
馬來西亞市場

馬來西亞醫美療程市場:美白針與水光針透過KOL帶動熱議風潮

2025/09/12

馬來西亞是一個擁有多元族群的國家,主要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族群構成,各族群對於外貌與美容保養的看法也存在文化上的差異。然而,隨著社群媒體普及、國際審美觀念滲透,以及都市化生活型態的轉變,越來越多年輕族群,開始接受甚至主動追求醫美療程,將其視為日常保養與個人形象管理的一環。

i-Buzz Asia 將帶您探索馬來西亞醫美療程市場的熱議療程與傳播内容趨勢,並從中探索消費者關注要素,提供品牌審視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效切入市場,建立品牌知名度與信譽。


美白針與水光針佔據市場九成聲量,馬來西亞正式進入「亮白+補水」雙熱潮時代

 
美白針:亮白反映個人正面形象,消費者需求主導市場聲量

在馬來西亞醫美市場中,「美白針」以壓倒性聲量(56%)穩居首位,其受歡迎程度遠高於其他療程。市場對於「肌膚管理」需求的直接體現,作為多民族社會,受華人、馬來人與印度裔文化共同影響,對「亮白肌膚」普遍有著正面連結。尤其在社群中,「白淨」被視為乾淨、精緻、年輕與有階層感的象徵,因此「變白」不是單純追求外表,而是一種提升自我形象與社會資本的方式。馬來西亞常年高溫與紫外線強烈,導致膚色不均、曬黑、色素沉澱等問題普遍存在。無論膚色原本深淺,大多數消費者都有「曬後想快速修復」、「想白回來」的心理需求,這也造就了對「即效型亮白療程」的強烈偏好。美白針提供的是立即、可見、具象的膚色改變,更容易被感知與滿足心理預期。

在 TikTok、Instagram 等平台上,「打完美白針變白幾階」這類主題內容具備視覺衝擊力,KOL與網友樂於分享 療程過程與膚色變化影片,讓療程更具真實感與說服力。許多用戶透過5天後與14天後的膚況變化,讓該療程在演算法中頻繁曝光。由於美白針屬於標準化程度高的注射型療程,診所推廣上門檻相對較低,因此不論是連鎖診所還是中小型皮膚管理中心,幾乎都會主打此療程,也加速其在市場上的普及與討論熱度。品牌若要切入美白針市場,應善用「專業+社群」雙軌推進策略,更應透過KOL與診所合作提升議題討論度與分享率,強化在地消費者的接受度與認知度。

A person with a patch on their stomach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圖片:Instagram


水光針:「補水光澤肌」的代名詞,效果顯著性與親民方案强化消費者體驗意願

緊隨其後的水光針展現出「保濕修護」-馬來西亞消費者的另一項熱門保養需求。水光針不僅被視為療程,也逐漸融入日常保養觀念,許多消費者將其比喻為「升級版化妝水」、「一次注入型護膚」。馬來西亞潮濕悶熱氣候造成大量人群面臨「肌膚油膩卻乾燥」、「底妝浮粉脫妝」等問題,許多消費者開始意識到單靠外用保養無法改善膚質根本,而選擇透過注射型療程進行深層保濕修復。水光針即提供了無恢復期、成效穩定且相對安全的解法。KOL與用戶最常以「玻璃肌挑戰」、「妝前打底神器」等切角分享水光針體驗。不同於塑形療程的高風險印象,水光針更像是一種高效護膚程序,非常適合醫美初次接觸者與敏感肌人群。由於可設計成月打方案,許多診所也推出「月卡」、「三次體驗」等定期方案,有助於建立療程黏著度與顧客忠誠。透過這類生活化切入點,能夠大幅降低消費者的嘗試門檻,提升體驗轉化率。

A collage of a person with white facial mask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圖片:Instagram


結論

馬來西亞醫美市場已進入「需求明確、資料來源依賴社群內容」的新階段,消費者不再以追求劇烈變化為目標,而是傾向選擇能帶來穩定、自然改善的療程,尤其是可視化的變化(如膚色變亮、毛孔縮小、底妝服貼)成為重要的評估標準。「美白針」與「水光針」這兩項非侵入性療程在馬來西亞醫美市場的討論占比高達 91%,顯示當地消費者對於「膚色亮白」與「肌膚水潤透亮」的追求極為強烈。這一趨勢也說明了療程本身所具備的低恢復期、高即效性等特質,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需求。

極高的社群擴散潛力與視覺呈現效果,搭配短影音、階段式開箱與KOL信任操作,就能快速擴大話題與品牌曝光。對台灣品牌而言,與其一次推出全產品線,專注「亮白+補水」,從療程端打穿用戶信任,再延伸至產品、保養品或跨品類整合,有望在競爭激烈的跨境醫美市場中快速站穩腳步。

「i-Buzz Asia東南亞跨境行銷服務」透過網路輿情大數據洞察,針對東南亞市場的社群媒體與消費者輿情中充滿價值的鉅量資料進行分析,提供您多項不同主題的跨境調研分析報告,讓您對目標市場瞭若指掌,做出精確的商業決策;並結合KOL行銷、社群行銷、媒體曝光、廣告投放等完整數位行銷解決方案,讓您跨境行銷無障礙! 了解更多

若您對「i-Buzz Asia東南亞跨境行銷服務」有興趣,歡迎填寫需求單,我們將有專人與您聯繫 了解更多





市場洞察
馬來西亞市場
2025/09/12

馬來西亞醫美療程市場:美白針與水光針透過KOL帶動熱議風潮

馬來西亞醫美療程市場:美白針與水光針透過KOL帶動熱議風潮
馬來西亞是一個擁有多元族群的國家,主要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族群構成,各族群對於外貌與美容保養的看法也存在文化上的差異。然而,隨著社群媒體普及、國際審美觀念滲透,以及都市化生活型態的轉變,越來越多年輕族群,開始接受甚至主動追求醫美療程,將其視為日常保養與個人形象管理的一環。 i-Buzz Asia 將帶您探索馬來西亞醫美療程市場的熱議療程與傳播内容趨勢,並從中探索消費者關注要素,提供品牌審視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效切入市場,建立品牌知名度與信譽。
泰國市場
2025/09/10

泰國防曬服裝市場:探索 Uniqlo、Ingu 與 Body Glove 的行銷成功方程式

泰國防曬服裝市場:探索 Uniqlo、Ingu 與 Body Glove 的行銷成功方程式
根據泰國氣象局的資料,今年夏季自二月左右便已開始,雖然全國平均氣溫從 44°C 略降至 42°C,但氣溫仍高於 40°C,炎熱程度依舊不容小覷。面對酷熱天氣,泰國民眾越來越重視紫外線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因此開始積極尋找能有效防曬的產品。 本篇文章將根據 i-Buzz Asia 的觀察,深入探討泰國防曬衣市場中最受歡迎的三大品牌,並剖析這些品牌如何運用行銷策略持續穩居市場領導地位。
馬來西亞市場
2025/09/08

馬來西亞防曬服裝市場:揭示市場需求及產品使用痛點

馬來西亞防曬服裝市場:揭示市場需求及產品使用痛點
隨著馬來西亞全年高溫、高濕與紫外線強度居高不下,消費者對防曬商品的需求持續升溫,特別是「可穿戴型防曬產品」逐漸取代傳統防曬乳液成為主流選擇。防曬服裝不再僅侷限於戶外工作或運動場景,而是進一步融入日常生活、旅遊與時尚穿搭中,成為具備功能性與造型感的多用途單品。根據消費者分析報告,正向聲量佔優,反映市場接受度具有一定基礎。但另一方面,負面評價中對「悶熱」、「價格」、「材質」等痛點的頻繁提及,也顯示消費者對產品仍有相當高的期待值與實際使用落差。 i-Buzz Asia 將帶您揭示出防曬服裝市場的關鍵,未來品牌若能針對具體需求進行優化,將有機會在競爭中突圍並建立長期信任感。
馬來西亞市場
2025/09/05

馬來西亞防曬服裝市場觀察:頭部與腿部防曬需求高,多功能穿戴品掀起話題熱潮

馬來西亞防曬服裝市場觀察:頭部與腿部防曬需求高,多功能穿戴品掀起話題熱潮
在赤道氣候影響下,馬來西亞全年高溫多陽,平均紫外線指數(UV Index)常處於「高危」等級,促使當地人對防曬意識日益提升。除了傳統防曬乳產品外,具備「機能性+穿搭性」的防曬服裝(UV Protection Clothing)日漸受到關注。觀察消費者關注的防曬部位可發現,「頭部」與「腿部」是目前最常被提及與討論的防曬熱點,因此與這些部位密切相關的商品如多功能防曬帽、涼感防曬褲與遮臉防曬口罩,成為電商平台與社群媒體上的熱賣主力。各類強調UPF 50+、涼感材質、遮陽防風、穆斯林友善設計的服飾商品逐步進入主流平台與社群視野,成為時尚與機能兼具的新興消費趨勢。
新加坡市場
2025/09/03

新加坡汽車市場(II):掌握全球擁車門檻最高市場的三大品牌致勝關鍵

新加坡汽車市場(II):掌握全球擁車門檻最高市場的三大品牌致勝關鍵
新加坡是全球汽車市場中擁車門檻最高的國家之一,主要原因在於其「擁車證制度」(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 COE)一項為期十年的擁車許可證,為購車者所必須取得。2024 年,COE 價格持續維持在歷史高點:A 類車輛(小型車)超過 89,000 新幣,B 類車輛(中大型車)更高於 100,000 新幣,導致即使是如 Honda Civic 這類的主流車款,其總體擁有成本也可能高達 180,000 至 190,000 新幣。這不僅直接抑制了消費需求,也迫使各大車廠在新加坡市場上重新調整其行銷策略、優惠架構與品牌溝通方式。
新加坡市場
2025/09/01

新加坡汽車市場:i-Buzz Asia 揭示市場趨勢脈動、消費者關鍵需求與痛點

新加坡汽車市場:i-Buzz Asia 揭示市場趨勢脈動、消費者關鍵需求與痛點
新加坡汽車市場的一大特色,在於政府對交通壅塞與城市環境的嚴格管控。根據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LTA)資料,截至2024年,全國機動車登記總數約670,861輛,其中私人轎車占524,418輛,為最主要的車種。此一數據顯示,即便政府透過政策與成本施加多重限制,民眾對於私人交通工具的需求依舊維持相對穩定。 新加坡總人口約600萬,其汽車擁有率在已開發國家中屬於最低,主因來自於配額制度(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 COE,汽車擁有權證書)、高額稅費與昂貴的車輛維護成本。然而,這樣的市場結構卻為高端汽車品牌、電動
歡迎與我們聯繫
將提供您客製化的顧問服務,謝謝您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