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汽車市場的一大特色,在於政府對交通壅塞與城市環境的嚴格管控。根據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LTA)資料,截至2024年,全國機動車登記總數約670,861輛,其中私人轎車占524,418輛,為最主要的車種。此一數據顯示,即便政府透過政策與成本施加多重限制,民眾對於私人交通工具的需求依舊維持相對穩定。
新加坡總人口約600萬,其汽車擁有率在已開發國家中屬於最低,主因來自於配額制度(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 COE,汽車擁有權證書)、高額稅費與昂貴的車輛維護成本。然而,這樣的市場結構卻為高端汽車品牌、電動車以及智慧移動服務開啟了發展契機。當地消費者更注重品質、效能與個人化體驗,而非單純的汽車數量。
在消費需求日益轉向環保與高科技車款的趨勢下,掌握消費行為變化與政府管制政策,將成為任何欲進入或擴展新加坡市場的企業之關鍵成功要素。
整體市場於3月因大型ROADSHOW與節慶活動創造聲量高峰;下半年因COE高漲導致討論度下滑明顯
根據 i-Buzz Asia , 2024年3月是新加坡汽車市場全年討論熱度最高的月份。
在3月, 各大車廠如
Jack Cars、BMW 和 Suzuki 積極展開體驗式行銷活動,於 Shaw Plaza、IMM 和 Bukit Panjang Plaza 等大型購物中心舉辦多場 roadshow 與車展。透過現場展示、免費試駕、現場贈品與彈性優惠政策,成功拉近品牌與消費者距離,顯著提升互動率、討論聲量與購車意願。
此外,3月恰逢 Hari Raya 節慶期間,穆斯林社群的個人交通需求明顯上升。車商與租車平台迅速把握時機,推出一系列節慶限定優惠活動包括:提前預訂享折扣、贈送專屬穆斯林車主配件、或購新車可享利率補助等。這類貼合節慶的行銷方式,不僅有效刺激消費行為,也提升品牌與目標客群之間的連結與好感度。
除了推廣活動外,價格因素亦是消費者討論的焦點。COE(車輛擁有權證書)價格上漲成為輿論關注重點:A 類達 85,489 新幣,B 類則突破 96,011 新幣,這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車意願與決策。
除了市場動態外,社會事件同樣推升汽車話題熱度。交通事故與二手車詐騙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尤其是
Daniel Watts 購買二手車後多次維修仍故障連連的案例,引發外界對於車況透明度與交易誠信的疑慮。根據新加坡消費者協會統計,2023
年汽車業是接獲最多申訴的產業,其中六成以上與二手車有關。這不僅顯示新車購買需求上升,同時也為品牌在售後服務與信任行銷上提供了極大成長空間,能進一步強化其誠信與品質承諾的核心價值。
自 2024 年 5 月起至年底,新加坡消費者對汽車市場的討論聲量明顯下降,主因是 COE價格持續處於高檔(A 類車款始終高於 89,000 新幣,B 類更突破 100,000 新幣),此為 4 月大幅上漲後的延續。擁車成本攀升,導致許多消費者選擇延後購車計畫,改以短期租賃作為替代,或觀望政策是否將有所調整。由於市場購買力疲弱,品牌對於
roadshow、試駕活動與金融促銷等推廣手段的投入也逐步減少。同時,行銷預算多數已集中於年初的春節與
Hari Raya 等重點節慶檔期。再加上政府持續推動「car-lite」政策,長期對消費行為形成壓力,也進一步削弱汽車品牌在傳播上的投資動力。缺乏具話題性與帶動需求的行銷活動,使得年底的汽車市場不僅討論熱度低迷,實際需求也顯著減弱,呈現整體沉寂的態勢。
影響新加坡民眾購車決策的關鍵因素:價格、服務與駕駛性能
根據 i-Buzz Asia 對新加坡消費者的分析,三項最常被提及的要素包括:擁車成本高、顧客服務品質,以及車輛的運行效能。
首先,擁有汽車的成本是新加坡消費者面臨的最大障礙之一。新加坡市場中特有的制度是 COE(車輛擁有權證書),這是擁有與使用汽車十年所必須取得的許可。COE 價格並非固定,而是透過每月公開競標決定,金額可能從八萬至接近十萬新幣不等,導致整體擁車費用大幅攀升。此外,購車者還需面對多項額外稅費,包括 ARF(額外註冊費,依車輛價值採累進稅率計算)、GST 消費稅、車輛註冊費、保險費、定期驗車費用,以及於尖峰時段在市中心啟用的 ERP 電子道路收費系統。這些因素共同造成顯著的心理與財務壓力,也成為消費者在網路平台上經常討論的主題。面對如此價格壓力,汽車品牌被迫調整行銷策略,重新定位產品價值。與其強調「價格便宜」,行銷訊息應更著重於「價值」,例如省油、維修成本低、長期保固政策與高轉售價值。同時,品牌也會搭配彈性付款方案,如零利率分期付款或與銀行合作的優惠貸款計畫,以降低初期購車負擔。
當消費者需要投入大筆資金才能購車時,他們對服務品質的期待也會相應提升。經銷商不僅是銷售端口,更必須肩負售後服務、保養與故障處理等責任。任何環節的不良體驗,不論是諮詢或保固服務,都可能影響品牌形象。因此,品牌需要加強售後服務的溝通策略,以建立競爭優勢。許多品牌開始投資 CRM 系統與個人化顧客服務,維繫長期顧客關係並鼓勵回購。例如 Carro 推出的 “No Drama” 行銷活動,強調購買二手車的透明與簡單流程;Volkswagen Singapore 則積極推動數位轉型,推出虛擬展間、線上諮詢平台與直播影片,進一步提升購車便利性與專業形象。
另一個影響購車決策的重要因素是車輛性能表現。特定族群,特別是年輕男性或高收入者,往往優先考量加速能力、過彎穩定性或駕駛輔助科技等功能。在這個市場區隔中,情感傳遞成為行銷的核心。與其單純陳述技術規格,品牌更傾向展現動力美學、引擎聲浪與駕馭風格等感性元素,營造與駕駛體驗緊密連結的生活意象。透過 roadshow 試駕活動,或邀請汽車科技領域的 KOL 分享試駕心得,也已成為常見手法,有效提升說服力並吸引潛在顧客。Audi Singapore 就成功把握此一心理訴求,針對 RS 3 車款推出行銷活動,邀請汽車與科技界的知名 KOL Leow Ju-Len 和 Claire Jedrek 合作,製作真實試駕影片與心得文章,突顯車輛性能的真實感受。這些內容成功打動那群不單為代步,而是因熱情與生活品味而購車的高端消費者。
結論
新加坡汽車市場雖規模不大,卻具有高度特殊性與挑戰性,面臨如擁車成本高、COE 制度與多重稅費等重大門檻。然而,個人購車需求——特別是在高階車款與電動車領域——依然維持穩定,主因來自消費者愈加重視實用價值、性能表現與個人化體驗。
2024 年 3 月之所以創下討論熱度高峰,正是因為一連串 roadshow 活動、結合 Hari Raya 節慶推出的促銷方案,以及互動式傳播行銷所帶來的成效。這清楚顯示出體驗式行銷策略與多點觸達在吸引消費者方面的高效率。
對於有意拓展新加坡市場的企業而言,關鍵在於建立明確的品牌定位,著重於售後服務、資訊透明度與整體顧客體驗的打造。整合多渠道行銷、強化用戶生成內容(UGC),並攜手汽車與科技領域的 KOL 合作,將有助於提升品牌信任度並與當地消費者建立長期連結。
⭐「i-Buzz Asia東南亞跨境行銷服務」透過網路輿情大數據洞察,針對東南亞市場的社群媒體與消費者輿情中充滿價值的鉅量資料進行分析,提供您多項不同主題的跨境調研分析報告,讓您對目標市場瞭若指掌,做出精確的商業決策;並結合KOL行銷、社群行銷、媒體曝光、廣告投放等完整數位行銷解決方案,讓您跨境行銷無障礙! ► 了解更多
⭐ 若您對「i-Buzz Asia東南亞跨境行銷服務」有興趣,歡迎填寫需求單,我們將有專人與您聯繫 ► 了解更多